通过国家五级电子病历评审、安徽省首家县级互联网医院、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县级医院擂台赛优秀案例,提起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太和县人民医院人如数家珍,这背后,离不开太和县人民医院信息科的努力。
郭伟,是太和县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在医院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见证了信息化工作与医疗业务由辅助走向融合的发展过程。
由于工作上的突出成绩,他本人还担任安徽省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阜阳市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数据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在2020年,主导太和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五级电子病历评审”;并推动医院成为安徽省首家拿到获得互联网医院运营牌照的县级医院。荣获“2020年度安徽省优秀CIO”“2020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等荣誉,是阜阳市第六届代表,太和县第十一届政协。《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专访郭伟,探究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的点点滴滴。
郭伟:首先是信息的定义,我看过一本书对于信息的定义是这样的:“信息是消除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现在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能把未来不确定性变得更小,并预判一些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说,通过技术变革,把传递的信息变得更加便捷、精确、精细。医院信息化是个过程,不断前进、完善的过程,没有终点。
关于医院信息化,根据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服务、管理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帮助。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以“智慧服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的信息化基础;以“智慧管理”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在县级医院,信息科是一种怎样的角色存在?如何评价⼀家医院信息部门工作?
郭伟:我院1998年开始了第一套HIS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目前太和县人民医院信息科是由负责业务的院领导在分管。
医院信息科的属性,是不同等级医院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决定的,跟医院整体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总体来看,有服务、管理、学术三种属性。
服务属性,是满足医院基本的设备运维等工作。管理属性,体现在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中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学术属性,则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医疗业务越来越融合,在医院科研等学术方面,需要信息科参与,信息部门也有自己科研教学发展要求。
2020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智慧医院建设的政策背景下,信息科的作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或者说,越来越有存在感和职业价值感。在医院发展中,也会发挥辅助、管理、引领等多种作用。
总体来说,信息部门是串联业务流和信息流程、归纳汇总利用数据的部门,为医院管理和运营提供信息支撑。
一家医院的信息部门水平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信息科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第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与质量管控水平;第三、信息使用部门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郭伟:目前,医院信息科有19名职工,按照工作模块分为医务组、护理组、医技组、网络安全组和运维组。但这种分工过于明确,也带来了各组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的问题。
2022年,计划调整为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组、网络安全组、数据应用组、维护组和研发组,加深信息技术与医疗工作的深度融合。
之前,IT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自嘲:从小不学好,长大修电脑。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内部对信息科的认知停留在运维层面,即信息科的服务属性。
作为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要改变之前信息科在医院同事们中辅助、边缘的印象,需要自强。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医院信息技术人员要具备这四种素养:一是掌握并熟悉医院业务流程,甚至比主管部门对业务流程都要熟悉,因为信息化不是某一点的信息化,需要从医院的整体流程层面来规划。二是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能力。三是,用信息思维为医院其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四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医院的信息部门负责人是非计算机技术专业出身。您如何看待这种转型?
郭伟:其实,有很多优秀的医院信息部门负责人都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部门管理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员其实也存在固化思维,经常会用程序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假如从事医院管理、医务、医学工程等人员来负责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可能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也会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如果量化信息技术岗位负责人需要具备的能力的话,我认为,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不大于30%。更主要的,是对医院管理、医院业务的熟悉和沟通协调能力。你要把一件事情从上到下理顺,让所有人根据信息流来结合业务流来做成事情,需要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业内常说,医院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不重视就很难推进。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郭伟: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大前提,就是县级医院在资金、人才等各种方面受限较多,不像大医院一样能拿到政策、项目和资金。所以,县级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会更慎重。
之前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感觉医院信息化工作一直在“烧钱”,像一个无底洞。其实,必须承认一点,就是医院信息技术部门是一个很难量化产出的部门,这个特殊性就决定了信息技术部门给医院带来的效益往往是无形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投入1000万,购置一台高端CT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让医院管理者的获得感更强。反观同样投入1000万的医院信息化,它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可能就弱一些。那么,这使得医院管理者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
其次,一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跟合作厂商的业务水平、医院管理水平、业务配合程度、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的素质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
近几年,国家政策对医院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电子病历水平成为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一项二级指标;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为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指导……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那如何处理好医院信息化工作滞后发展或超前医院规划发展的两种极端做法呢?
郭伟: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医院管理者要从整体的医院战略发展目标来全局考虑,用整体和长远的思维来决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短、中、长期任务。
其次,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手段。比如医保新政策带来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精细化管理、院感防控、护理管理、慢病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质量和效率。医院信息技术部门要及时向医院管理者反馈一线需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着医院不同发展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医院管理水平等因素调整,才会得到一个比较符合预期的目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