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成为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国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此后国家又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海南先后出台《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海南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不断优化海南农村政务服务体系,加大应用创新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资源开发利用,致力于打造科技、高效、人文的一体化、高水平政务数据平台。
推进海南农村政务数字化服务,成为海南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既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供了科技支持,也为破解乡村治理痛点难点带来了新的方法路径。
探索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建设有利于切实提升海南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乡村数字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要素逐步渗透到乡村治理的体系中,有利于在各治理主体之间搭建连接通路,促进多元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可破解传统治理模式中的既有困境,提高基层组织办事效率,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水平,加快传统乡村向数字乡村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同时对各类村级组织数据进行整合,避免事务决策的主观性和经验性,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探索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建设有利于建立便利畅通的村民反馈通道。反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据。畅通的反馈机制可以使村“两委”充分了解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进而最大限度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基层反馈渠道,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掌握村民对村“两委”决策的意见和建议,让更多群众主体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订以及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监督等自治事务中,从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探索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建设有利于完善乡村数字化人才体系。基层组织数字化建设需要以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振兴机制作为基础。乡村数字化人才建设可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提高村民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最终为提升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培养职业化农民、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技术支持是推进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的前提保障。一要不断改善升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先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万物互联奠定坚实基础,加快补齐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逐步推进新兴5G网络技术向海南乡村地区延伸覆盖,加强涉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二要扎实推进各种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数据作为一种“无形”要素与传统要素相比具有虚拟性和排他性等特征。资源要素数字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行数据确权,这影响着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数据确权需要遵循两个逻辑,即人格权路径和财产权路径。前者聚焦个人数据中涉及可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数据,强调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后者界定的根本逻辑在于数据由何者劳动产生。通过数据确权实现资源要素的数字化可以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有效保护个人利益。三要以数字技术作为引领实现政务服务多场景智能应用,深入推进海南自贸港农村数字政务服务建设需要坚持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数字技术引领实现政务服务多场景的智能应用,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把村落中的时间、空间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具有对村落有效要素全覆盖的智慧场景图。有效整合村级政务数据。通过内部整合进一步完善数据集成工作,及时完成数据的结构化工作,加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力,弥补数据开放后的技术缺陷,逐步拓展原始数据的开放渠道。
平台建设是推进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农村地区,要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有效拉近信息科技与农民的日常生活的距离,需要在平台设计上追求人性化、科学化、法治化的理念。一是精准挖掘村民日常需求。服务村民是海南数字化政务平台建设的基本准绳,应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健全村级组织数字平台,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汇聚村见,逐步形成村民线上办事清单,并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开发数字平台功能。二是简化村民办事流程。实现村级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的常态化,如借助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等开发数字化办事平台,针对村民日常事务办理事项需要提交的材料、操作步骤进行说明,真正让数字平台贴近村民日常生活,切实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的常见问题。三是构建政务数据安全能力体系。政务数据安全是保障数字政务平台高效便捷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及时跟进大数据领域新形势新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各细分领域的细则条例,建立完善与政务数据安全配套的制度。
数字素养是推进海南农村数字政务服务的关键要素。习总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所谓数字素养是指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具体来看,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一方面,村干部需要自觉增强自身数字素养。通过培训以及在线学习等方式提升村干部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促使其在掌握数字治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数据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推动村干部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提升村级领导班子的学习接受能力。在村干部队伍素养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带动村民的数字素质提升。提升乡村数字治理的宣传力度,宣传各级政府有关数字乡村的法规政策文件,利用在线课堂平台引导村民转变思维,鼓励村动了解和使用数字互联网,提升村民对数字乡村的发展认知。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充分彰显人文之治,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不仅要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在这一过程中以细心、耐心和巧心不断提高海南自贸港乡村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绣出具有海南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村民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推动着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如何有效规避重数字化转型而轻价值关怀成为了现实问题。在推进农村政务数字化服务的进程中,需要探索出一条数字治理与人文治理并进和协同的范式路径,使人文治理与数字赋能有机结合,立足于乡村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村民的利益诉求,将人文主义的感性认知融入数字治理的理性实践中,形文精神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融通局面。
【作者单位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党的以来海外学界中国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44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