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加快建设“两个主阵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台商区新篇章
在近日召开的惠安“”上,《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的目标引起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广泛热议。《报告》客观总结了台商区2023年工作,谋划了2024年工作,提出以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战略目标,全力驱动实体经济与文旅经济的发展“双轮”。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台商区定下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等一揽子目标,力争在年度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再进位。
《报告》指出,新的一年,台商区将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第二产业“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快速融入新时代发展格局。
科技赋新能,增强发展后劲。组织实施“抓创新促应用”“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等专项行动,做足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紧密结合。引进大院大所大平台,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中重智能产业园、台商机械产业园等建设,刚柔并济引进高端产业紧缺人才。
优策育主体,助力集群发展。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重点推动19个工业项目和17个技改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工业投资25亿元以上。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计划,运用好“1+3+N”政策体系,深挖台商区科技创新谷等产业园潜力,构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12.7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31家、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25家、绿色工厂总量达5家。
统筹聚合力,稳住经济大盘。加快谋划包装一批符合上级政策支持方向的项目。建立健全税务达规模的纳统企业储备库和预备名单,力争新增“四上”企业50家以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力争新签约外资项目10个以上、合同外资2亿美元以上。
台商区为中心市区东拓重要腹地。《报告》提出,围绕该定位,继续紧扣“大城建、微循环”思路,持续强化城乡产业平台对接,形成全域联动协同发展格局。
接续招大引强,做大项目盘子。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文旅+”五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主线,继续加强与世界、中国500强企业对接,着力招引一批头部型、旗舰型产业项目。2024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9个、总投资156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5.6亿元,争取新开工项目35个以上、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40个以上。
深挖区域潜能,增强发展后劲。抓紧完成电子信息产业园邻里中心、东纬支四路及海城大道玉田互通等项目建设前期。持续开展“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紧盯杏东产业园区、海峡雕艺产业园邻里中心项目建设节点,确保2024年主体建设顺利完成。
聚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探索“乡村振兴+文旅产业、邻里中心”等模式,创新打造邻里中心“O+EPC模式”。加大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产业集群,发挥高铁经济带、枢纽站优势,规划建设批发市场,延伸“产加销”农业价值链。
《报告》对培育文旅进行了细致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入挖掘区域禀赋,打造区域文旅产业龙头项目,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优化文旅经济布局。编制台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着力打造张坂镇獭窟海鲜专业交易市场,推动浮山村争创“全国最美渔村”。加快推进洛阳桥世遗文创小镇和“梦回刺桐港”建设。探索东园龙苍番客文化部落、百崎渔港美食营地等农文旅项目。加大民宿产业扶持力度,在浮山村、玉霞村等地打造民宿聚集区,争取打造“泉州滨海民宿第一村”。
培育文旅发展业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海洋文旅、研学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数字文旅。全力将张坂镇打造成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争取将龙苍社区、梅岭村、崧山村、山内村等创建成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指导规模雕艺企业创建省级观光工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强化文旅宣传营销。以旅游景点为平台,以文化活动为主线,形成“月月有活动、四季有主题”的营销常态,持续扩大“蓝色海湾”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宣传力度,引入各大卫视赴区录制。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报告》提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举措,让新老台商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让健康更有保障。深化与市第一医院联合办医战略合作关系,巩固区医院“二甲”创建成果,加快信息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服务优势,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
让保障更有力度。探索“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充分利用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让教育更有质量。持续优化教育布局,计划投入3.1亿元,加快11所新改扩建校建设,完成泉州师院基地校中学校区、泉州师院附小分校第二校区建设,新增学位9510个。启动第七实验小学等新校区建设。与泉州市直名校深度合作创办白沙片区配套小学。
让对台更有特色。持续推动“台胞居住证、金融信用证、从业资格证、台胞”等泉州审发、全国互认,努力把“台胞数据港”打造成“立足泉州、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一体化专属服务平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报告》提出,集约、高效建设现代化品质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承载力。
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持续深化“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改革,推行数字政务门牌、政务超市和工业厂房“无感报建”、涉企诉求“益企帮帮”等数智化应用,努力让台商区企业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像网购一样方便”。
高标准打造宜居城市。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党建+”邻里中心和文化公园等场所建设。加强洛阳江—黄塘溪水环境保护工作,提速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
高标准打造韧性城市。全面开展市政管网排查统计工作,加快管道错混接改造、管道破损病害整治,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加速推进惠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争取于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确定10个自然灾害避灾薄弱点位并按市级标准开展巩固提升建设。
高标准打造法治城市。提高平安家园“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公共监控设备和街面警务站的覆盖率。完善以人、事、物、地理等一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发“台商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