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3月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也表示,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
近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催生数字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2年,教育部便启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正逐步从愿景变成现实。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推进数字教育,就是期望推动教育均衡和能力提升,通过数字化来改变、改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用一根根网线去消弭数字鸿沟,用一块块屏幕去链接不同的课堂。这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来说,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就不是我们常说的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它不仅有意义,而且确实有实效。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过去一年来,教育部门不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数据,过去一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升级迭代5次,上线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和“智慧教育”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访问改造。平台目前已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职业教育在线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门。凭借“通过数字学习平台促进公众的知识获取”方面的成就,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
同时,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已起步建设。具体包括延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监测范围,拓展监测深度,采集数据500余亿条;同步建设数据治理平台,开展两批共61所高校试点工作,通过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创新新生注册、精准资助、智慧思政、校园安全等应用场景,赋能各类管理服务。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不仅可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也是营造终身学习环境、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力量,还可以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和壮大教育科技市场,反哺我国信息科技产业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他认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特色教育资源的集成。例如,包含各类教学素材的单一课例、单元课例、项目课例的资源包,开源课件、开源数据集等开放资源,STEM和跨学科教育资源,以及接入国产大语言模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交互生成和个性化供给。
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广东在发展数字教育方面早有布局。《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7)》等文件先后印发,务求以数字化转型开辟广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范式。
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牵头开展的“新一代通信与网络”重大专项“5G+智慧教育”研究工作,通过全过程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将传统经验性教学向以数据交互、信息评估为主的数字化教育转变,打造“5G+智慧教育”的广东样板。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教育“双融双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征集、展示和评审,为全省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课堂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城市,广州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以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改革发展。78项智慧教育成果入围广州市第二届智慧教育成果展,聚焦智慧阅读、网络学习空间、大数据支持教学评价、智慧校园等类别,充分展示各学校开展智慧教育的成果和智能赋能“双减”工作的成效。
在深圳,与众不同的云端学校以市教育局直属的实体学校作为总部,带动分布在全市的入驻学校,形成“1+N”深圳市云端学校共同体,以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实施同备同研同教下的“云端”多师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缩小校际差别,让更多学生享受深圳名师教育资源。
在东莞,当地引入虚拟实验系统、数码显微镜等,以数字技术融合小学科学实验的方式,由全市统一提供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虚实结合的探究学习环境。学生用学校或家里的计算机,通过软件模拟和虚拟交互,就可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学习。帮助经费、师资相对有限的学校缓解了实物实验耗材昂贵、准备烦琐、效率不高等难题,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开展频次、学生覆盖面。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厅长朱孔军表示,教育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广东教育部门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努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